自2011年以來,公安局接到的噪音投訴達到7萬多宗,噪音投訴正以每天幾十宗的數量上升。23日舉行的羊城論壇上,不少市民疾呼公園噪音擾民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了。有人大代表建議,既然針對青少年可以建設“少年宮”,廣州可以在全國帶頭建“老年宮”。
  焦點一:“噪音大到連雙層玻璃都在振動”
  隨著《廣州市公園條例》的制定進入廣泛征求民意的關鍵階段,公園噪音問題一時間引發了社會的關註。
  “噪音大到連雙層玻璃都在振動。”家住濱江東路附近的海珠區人大代表顧戌明談及公園噪音污染深有體會。“跳舞我不反對,但是聲音大得隔著幾百米都能聽到,而且每晚如是。你有跳舞的權益,那別人的權益呢?”
  對於公園噪音的危害性,在荔灣區從事殘疾人服務的一名女士憂心忡忡,“有一些精神病患者對於聲音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如果噪音過大,可能成為引發他病因很重要的因素。”
  “不僅是附近的住戶,連天上飛著的鳥兒都是受害者。”家住麓湖公園附近的市民代表談及公園裡傳出的噪音,情緒十分激動,“很多研究資料顯示,公園噪音會對鳥類造成相當大的傷害。人類還可以躲在房子里避一避,鳥類在大自然中生存真的是避無可避!”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陳舒則提出了“空間安全感”的概念,“從自然規律來講,生物的健康是需要有合理的空間安全保障的。但噪音是無孔不入的,隨時入侵到你的空間中。”她指出,“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比較激烈,壓力之下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同時,由於噪音等因素不斷縮短人們的空間安全距離,這樣可能會造成很多人的精神遲緩。”
  焦點二:116萬老人去何處唱歌跳舞
  日前公佈的《條例》規定“在公園安靜休憩區進行喧鬧的健身、娛樂等活動的,由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在中國老齡化社會到來的背景下,公園內特定區域“禁歌禁舞”,引發了不少市民對老年人娛樂生活的擔憂。
  顧戌明通過一組數據說明瞭問題的嚴重性,“廣州現在有116萬的老人,最新數據顯示廣東女性平均壽命是79.32歲。換言之,我們在退休之後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其中有一半老人家是獨自生活的。沒有地方唱歌、跳舞怎麼辦?”由此,他建議每個公園和大型小區都建立老年宮。比老年宮更進一步,有市民還提出建議開設專門的歌舞公園。
  “我是唱歌的,需要用音響把聲音,把美好的歌聲傳出去”論壇現場,一位越秀公園的“常客”對於《條例》規定限制設備“不得使用高音廣播喇叭和廣播宣傳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此,廣州市人大代表葉曉霞建議,“公園管理部門可以自行在公園內安裝音響,自行控制音量,以此可以禁止個人攜帶擴音設備入園。如果有市民覺得太小聲了不過癮,可以搬進室內場所。”她也指出,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建設和開放更多的室內場所,讓有需要的市民有活動場地。
  “我建議廣州在全國帶頭建老年宮。我們有少年宮、青年宮,為什麼沒有老年宮?”顧戌明的發言引發全場的掌聲。
  對於控制噪音問題,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永華認為,管理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公園首先要為大媽跳舞提供服務。公園可以通過提供耳麥和低音揚聲器,來緩和大爺大媽和附近居民之間的矛盾。
  焦點三:擬修訂噪音污染防治規定
  在論壇上,廣州市公安局負責人透露,自2011年開始,廣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的噪音投訴有7萬多宗。今年以來,截至7月,投訴數目就累計達到1.7萬多宗,平均每天接到幾十宗。“這個數字大概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了。”該負責人坦言,由於沒有明確的測量和處罰辦法,在執法時基本採取勸解的方式,因而常出現重覆報警的情況,噪音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對此,廣州市環保局負責人坦言,由於目前國家和廣東省暫時沒有出台針對公園產生噪音的測量標準、排放標準、測量方法,因而現階段暫時無法提供有效的執法依據。
  陳舒則表示,國家層面沒有明確制定,反而是給地方立法提供空間。噪聲問題靠投訴來解決,只會加劇社會矛盾,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她建議,首先要明確公園定位,公園本身的使用和周邊環境以及所處的位置息息相關,有的周邊是學校、醫院等需要安靜的設施,有的公園則沒有。
  “這些問題本來可以靠社區、靠義工去解決問題,現在卻要上升到人大、政府大家一起來解決。”對於噪音問題執行難,民間環保組織的成員稱有種“有勁卻使不上”的感覺。華南師範大學的學生代表建議,政府或者民間搭建一個平臺,類似噪音管理勸導工作可以先由義工團體開展。這樣不僅提高問題的解決效率,也可以增進大學生和社區之間的溝通,宣傳服務社會的義工精神。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正在考慮對《廣州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規定》進行修改,屆時規範的面會更廣一些。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實習生 張意珠  (原標題:噪音投訴4年逾7萬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cia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