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鐵畫成城市的特有記憶 吳曉凡 攝
  中新網合肥11月15日電(倪欣然 吳曉凡)為期3天的安徽傳統美術工藝展覽會15日正在合肥的安徽國際會展中心揭幕,展會上,一幅幅用鐵製作的畫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的目光。
  蕪湖鐵畫研究會副會長沈濤指著掛在牆上的一幅鐵制山水畫向記者介紹:“這幅畫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塹、銼、鍛、整形、防鏽等幾十道工序,全手工製作,耗時好幾天才完成”。據沈濤介紹,類似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巨幅鐵畫“迎客松”這種精品的則需要20多個具有20年以上工齡的高級鐵畫師耗時一年時間才能完成。
  鐵畫,也稱鐵花,以黑白灰為主色調,顏色分明,虛實相間,線條蒼勁有力,既具中國國畫的神韻,又具有雕塑的立體美。鐵畫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至今已有340多年曆史。2006年,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談及這項安徽蕪湖特有的傳統工藝,沈濤說:“蕪湖的銅礦、鐵礦豐富,自古冶煉業發達,這為鐵畫提供了豐富的生產材料和必要的鍛制技術。此外,鐵畫也深受徽文化的影響,鐵畫的黑白表現形式吸收了新安畫派的畫風,虛實相間,蒼勁凝重”。
  沈濤說,在很多手工技術都已經失傳的情況下,鐵畫鍛制技藝也在不斷革新和吸取西方的藝術形式。記者看到,除了黑白相間的簡潔風格的作品,現場還有彩色寫實和形似浮雕等多種樣式的鐵畫。
  據沈濤介紹,蕪湖鐵畫曾先後參加過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和匈牙利佈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亞、沙特、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即便如此,沈濤也對蕪湖鐵畫今後的發展略有憂心,“現在蕪湖鐵畫的從業人員有近200名,但年輕人願意學習的卻越來越少。而且如果沒有手工製作,全部都是機器生產,鐵畫的價值也就下降了”。另外,鐵畫市場的無序與新時期工藝品的層出不窮,也對鐵畫的傳承與發展帶來挑戰。
  沈濤說,為此,與蕪湖鐵畫相關的機構開始與蕪湖的高等院校合作,申請成立工藝美術院系。這一方面為鐵畫儲蓄後備人才,另一方面也借助院校的科研和師資力量,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打造出新的產品。(完)  (原標題:安徽蕪湖鐵畫:城市的特有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cia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